找到相关内容100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欲望的压抑与纾解

    变成业力,不是教人借口去乱搞,而是告诉人正常夫妻应该如何互相关爱,落实在生活中,如何使根、境、事相接触的时候不起贪爱,若有贪爱,亦能慢慢从中去观察。  经过我这样跟她说了之后,她原来扣紧的脊椎渐渐放松...

    传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4553134.html
  • 身戒心戒

    ?可见修大乘佛法,不可着相。然菩萨虽现逆行,皆有事无心。苟心不清净,别有企图,借口不着相,示逆行以护具短;自诩我是大乘菩萨,修大乘法门。此等人,确是邪见,必堕阿鼻地狱,因果不坏故。 ...

    慧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0053257.html
  • 五戒与现代社会

    大教东流已数千载矣!夫末法时期,世间浊恶更甚。国际局势动荡,众生惶惶不安。观当今社会,物欲横流,世风日下,人心扭曲。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人们,更是为所欲为,肆无忌惮。大觉世尊早在数千年前,就为弟子阐明“得人身者如爪上土,失人身者如大地土”的道理。人身难得啊!现今世人对佛教存在很深的误解,认为佛教是消极的,戒律是束缚人们的精神枷索或是宗教的禁忌。而另一方面,人们以所谓的“民主、自由、开放”为借口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0654852.html
  • 律制生活--比丘尼与八敬法

    殊少遵制安居,故也无从做到了。  但是,最可叹的,有些自以为是的比丘,竟以八敬法的理由,作为压制尼众、驱策尼众的借口。我曾听说有一位比丘,到尼寺中去挂单,尼众们只留了他一晚,并且也没有做到恭敬礼拜的...

    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95356222.html
  • 庐山栖贤寺的古画

    借口到寺里游玩,趁好客的湖北籍和尚为他们烧水沏茶时,偷走了2幅。后又被一军阀盗购了1幅。所以至抗战前,这200幅罗汉图只剩下了119幅。  日寇侵华,栖贤古寺自然遭到厄运,殿堂僧舍被毁,佛像宝物被劫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2458715.html
  • 文化透视·清末民初宗教信仰的误用与遗憾

    比较完整,知道它代表了文化的理念层次,与帝国主义的作为无关,而更属于人生终极关怀的抉择。  本文先以太平天国事件为例,说明理念不能勉强作横的移植,更不宜拿来作为政治活动的借口。  自1840年中英爆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52163027.html
  • 常行精进

    得三乘,声闻、辟支佛、佛乘。我今为汝保任此事,终不虚也。”佛是“真语者、实语者、如语者、不诳语者、不异语者。”如果这样还不能让我们精进用功修行的话,出家佛子还有什么借口悠悠度日呢?如果我们懈怠懒惰,不...

    真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1566727.html
  • 寺僧植树护林史怀

    提出必须严禁采伐树木。万历皇帝准奏,责成兵部准议施行。胡、高二人接到批文,立即下令,不论新木旧材,一律不准变卖,也不得借口“造办”再行砍伐,并责令浑源、应县两州派兵日夜巡缉,遇有奸商、豪势再进山砍伐,...

    曹祈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2768237.html
  • 见宥法师:修行答问

    自强不息”,唯有做才会产生力量,才会有信心,也才能改变现况。无信心者,不要借口自己的不足、不行,这只有愿不愿的问题,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,不要让这个“用”被怯弱心虚淹没了。  十六、如何可以对不知感恩...的硬。因为苦,你才会想离苦,才会发道心,才会出离;,不求一生的快乐,要求永世的安乐。  5.因为受苦,你才会珍惜问法、求道的因缘,才会深觉法的可贵。  二十、借口为何此谎言可怕?  因为借口是一种...

    见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071145.html
  • 佛教的价值观

    体验的全过程,最终成佛的使命。这种成佛的可能性使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,并将尊重转化为戒律,这就是佛教徒的不杀生戒。不杀生戒,即尊重任何一个生命,因为它们有生存的权利,我们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随意作出剥夺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171167.html